商业健康险 - 产业百科
摘要: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9035亿元,同比增长4.41%,增速较2022年提高了将近2个百分点。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社会经济活跃度的提升,财产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恢复态势良好。2023年财产险公司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752亿元,同比增长10.89%。2023年人身险公司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7283亿元,同比增长2.97%。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投资意向减弱,对于长期健康保险等大额保险支出趋于保守。
一、定义及分类
商业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直接费用或间接损失获得补偿的保险。商业健康险是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险种类别,商业健康险可以分为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失能收入保险、护理保险等类别;按照保险期限,可以分为长期健康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根据国家政策,财产保险公司只能经营一年期及以下的短期健康险,不得经营长期健康险。
二、行业政策
商业健康险作为提升国民患病后风险抵御能力的有效工具,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鼓励围绕特需医疗、前沿医疗技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以及疾病风险评估、疾病预防、中医治未病、运动健身等服务,增加新型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扩大至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主要险种。
三、发展历程
中国商业健康险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国商业健康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建立,为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200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公司数量增加到60个以上,逐渐形成了以寿险公司为主的商业健康险市场格局。200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242亿元。以2004年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人保健康等专业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为标志,改变了商业健康险依附于寿险和财险的状态,我国商业健康险行业开始进入专业化经营时代。商业健康险市场保费收入从2004年的260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4042.5亿元。2017年以来我国商业健康险行业迈入发展的新时期,国家出台法律与政策明确了商业健康险是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向好、全民健康意识提升的环境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在2023年突破了9千亿元大关。
四、行业壁垒
1、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
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是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行政权力、通过行政指令等方式对潜在的市场主体进入特定的市场或行业的自由进行限制、干预所形成的市场进入阻碍。相对于经济性市场进入壁垒而言,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是一种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随机性和主观性。我国过去长期对保险业实行严格的政府规制,国家通过一系列规制政策对保险业设置了很高的进入壁垒,特别是对外资保险公司和民营资本的进入,采取的是非常谨慎的态度,以致行政性壁垒成为其进入保险市场的最主要壁垒。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规定设立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而且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成立后,外国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抽回营运资金。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提出设立申请前年末总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保险监管制度,并且该外国保险公司已经受到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主管当局的有效监管;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偿付能力标准;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主管当局同意其申请。外国保险公司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合资在中国境内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其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1%。外国保险公司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合资寿险公司股份,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比例限制。
2、日益复杂的产品及服务壁垒
客户的期望及要求日益提高,中国保险公司近年来的产品及服务亦日益复杂。为了取得更有利的市场地位,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采取客户主导的方针,针对不同客户群分部(例如不同年龄组别或收入水平的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及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促使保险公司要有更高标准的产品及服务以及业务运营及管理技能。因此,保险产品的种类及保险服务的质量亦不断提高。新进入者要经历繁重耗时的工作才能积累专业知识、识别及深入掌握中国保险业业务运营的关键要素。
3、多元化的销售网络壁垒
保险公司十分依赖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及其他销售网点来接触客户。为满足对多元化产品及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保险公司不断开拓及探索销售渠道,建立多元化的销售网络。除了不断发挥个人保险代理、直销、银行保险及电话销售等传统销售渠道优势外,亦开拓了切合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在线、数字销售等替代销售模式,并且迅速发展。不同的销售渠道互相补足,并驾齐驱。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及成熟的销售网络。
4、技术壁垒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及基因生物技术等技术快速发展,加速了中国保险业的创新及发展。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分销、精准定价、智能核保及理赔等方面。技术与保险日益融合,有助提高运营效率及消费者体验、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加保险产品的可用性。这种对传统产品及分销渠道的颠覆,预期会加速中国保险业转型。对于营运资金通常有限的新进入者而言,要在短期内达到同等水平的科技创新相对困难。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商业健康险行业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支持产业,中游的保险公司,以及下游的消费者构成。
上游支持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上游支持产业为商业健康险行业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资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高效、智能的运营和管理系统;数据公司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丰富、准确的数据资源,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进行风险评估;金融公司则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了保险产品的种类和范围。
中游保险公司。中游的保险公司是商业健康险产业链的核心。保险公司通过与上游支持产业的合作,提供各种商业健康险产品和服务。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保险公司也在不断创新,从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到渠道拓展,无一不在进行。同时,他们也需要不断适应竞争加剧和市场变化的环境。
下游消费者。下游的消费者是保险公司的服务对象。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需要不断优化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以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购买商业健康险的消费者包括企业和个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寿险行业的龙头企业,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282.65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寿的前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1949年10月经中央政府批准组建,是国内最早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之一,肩负中国寿险业探索者和开拓者的重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全国各地,组成了强大的分销和服务网络。近些年公司不断加大对疾病、医疗、护理等健康险产品的研发力度,先后推出“尊享福”“爱意康悦”等产品,不断丰富健康险产品体系。2023年上半年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730.58亿元,同比下降3.0%。
(2)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是年保费收入超1600亿元、总资产超1.3万亿元人民币的全国性A+H上市公司,《财富》和《福布斯》双世界500强企业,连续多年获惠誉财务实力评级“A”级。公司主要股东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新华保险锚定“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的发展愿景,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与财富规划产品及服务,同时通过推动养老产业、健康产业发展,做强、做稳资产管理业务,助力寿险主业。公司共设立1700余家分支机构,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机构网络和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寿险服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300.40亿元,同比减少6.5%。
六、行业现状
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9035亿元,同比增长4.41%,增速较2022年提高了将近2个百分点。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社会经济活跃度的提升,财产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恢复态势良好。2023年财产险公司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752亿元,同比增长10.89%。2023年人身险公司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7283亿元,同比增长2.97%。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投资意向减弱,对于长期健康保险等大额保险支出趋于保守。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是商业健康险行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260582亿元,折合美元17.89万亿美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按照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愿景目标,未来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长期稳定较快增长,这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
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带动了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促进了商业健康险等保险产品的需求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中国中等收入人群由2002年的740万人迅速扩大至2023年的约4亿人。中等收入人群往往对于商业健康险有较高的需求和较强的支付能力。保险产品被视为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收入人群的资产配置意识不断提升亦已令商业健康险等保险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定较快增长,以中等收入人群为代表的投保主力人群将持续扩大,对高价值、多样化的商业保险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提升,对单个保险产品的保额需求和保费投入将持续增长,商业健康险的覆盖率和覆盖深度将持续提高,对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长期照护等服务等商业健康保险生态服务的需求亦将日益凸显。
(2)人口老龄化推动保险保障产品需求提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保险保障功能的社会化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9.7%,到2023年达到15.4%。世界银行预计,未来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会达到26%。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慢性病患病风险提高。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调研数据,目前我国接近3/4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1/5的老年人患有三种及以上的慢性病。此外,老年人也是感染性疾病和重症疾病的高危人群。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60岁以上的老人28种重大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对健康风险保障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推动健康保险等人身险产品保费规模的长期、持续增长,面向老年人群的商业健康险产品将不断丰富。
(3)商业健康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持续上涨,2013年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912元,到2023年达到2460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43%。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9.2%。医疗保健支出刚性属性更加凸显。
商业健康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2018年以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基本稳定在13.5亿人左右,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年以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增长趋缓。高覆盖率下,未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收入增长空间有限。此外,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严格按照医保目录中的责任范围进行赔付,以保基本为原则,不能覆盖所有药品和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若无商业健康险的有效补充,居民自身仍将承担大量医疗费用支出。
发展商业健康险是降低个人现金卫生支出负担的重要手段。我国卫生总费用承担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和个人。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85327.49亿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22940.94亿元,占26.89%。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 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要降至25%左右的发展目标,按照这一规划未来政府和社会需要承担更多的医疗保障开支。在基本医疗保险收入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业发展,提高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是实现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下降的重要手段。
2、不利因素
(1)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发展不成熟,在产品供给、理赔服务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保险公司在健康险产品开发、人才队伍培训、提高客户接受度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和成本。长期健康保险远期赔付率高,而保险企业由于经营时间短等原因,对诊疗数据、医疗通胀数据等数据的挖掘和整理不足,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针对不同细分市场人群的特定商业健康险产品开发难度较大。
(2)宏观经济波动给商业健康险行业发展带来挑战
商业健康险行业保费收入情况与宏观经济增速的相关度较高。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健康险保险行业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宏观经济低迷导致经济活动减少、居民收入增长趋缓,从而影响商业健康险行业保费收入增长。另一方面,经济波动特别是金融及资本市场的波动,将影响保险公司的收入结构。当前国际环境复杂演变,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金融风险累积,使得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投资收益承压,给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带来挑战。
(3)低利率环境迫使中国保险公司制定更注重有效资产负债匹配的投资策略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中长期来看,利率下行是必然的趋势。短期利率的变动加大了资产价值的波动性,而长期利率的下行趋势将带来利差及再投资损失的风险,而股票市场的波动可能会直接影响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长期来看,中长期利率下行趋势可能对保险公司带来若干挑战,包括:保险责任准备金增加可能对偿付能力及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再投资及亏损风险可能增加。中国保险公司将需要进一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的资产负债匹配,同时专注于保险主业,保持对资产端风险的警惕。
八、竞争格局
中国健康保险行业市场竞争梯队可分为三个级别。第一梯队代表企业为三家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第二梯队为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代表企业为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华夏人寿、太平人寿等;第三梯队为其余提供健康保险业务的小型企业,如中邮人寿、人保寿险等。
九、发展趋势
长期来看,我国商业健康险行业仍处于机遇期。在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伴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不断深入,医疗健康、长期护理等业务空间正被打开。在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的大背景下,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将保持中低速增长,预计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难以再回到高增长时代,将长期保持平稳增长。近年来我国健康保险企业正加快转型步伐,通过科技为商业健康险行业赋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保险公司服务方式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此外,保险企业正通过大数据建模实现对风险的高精度、宽维度即时识别,帮助保险公司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使得保险公司稳定长远发展。国家针对保险行业的监管理念、监管手段不断升级,使得商业健康险市场更加透明,保险市场运行的规范性将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将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提升商业健康险供给质量,以高性价比的产品、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商业健康险的医疗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