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产业百科
摘要:我国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地都依据当地的气候、历史、人文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企业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务。2023年我国旅游业加速回暖,旅游人次和旅游花费都呈现出明显上涨趋势。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人次为36.74亿,同比增长75.5%;旅游花费为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4%。
一、定义及分类
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观光、学习、商务、探亲等目的,到达旅游目的地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其中包括观光、游览、度假、娱乐、体育、交流等活动。按照基本属性的不同进行划分,旅游大致可以分为地文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宗教文化类、城乡风貌类、人工造景类、饮食购物类。旅游业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涉及吃穿住行娱乐游玩等多个方面。因此,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促进意义,也是推动世界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商业模式
1、承包经营模式
承包经营商业模式是一种合同制模式,企业或个人与政府签订合同,从而获得旅游资源的开发权,并负责经营和管理。这种模式需要承包方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如合同期限过长、承包商经营不善等。
2、联合经营模式
联合经营模式是一种合作模式,其中多个企业或机通过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分享收益。这种模式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联合经营模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如成立旅游联盟、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共享旅游资源等。在联合经营模式中,需要注重合作共赢、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3、旅游电商模式
旅游电商模式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在线平台、移动应用等渠道,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具有便捷性、个性化、互动性,可以提高旅游业的效率和效益。旅游电商模式可以分为B2B、B2C、C2B等不同类型。其中,B2B模式主要是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B2C模式主要是旅游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C2B模式则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旅游产品。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我国对旅游业的管理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文化和旅游部是我国旅游业的国家监督管理机构,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负责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下设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区、市)三级地方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地方各级文化和旅游厅(局)是当地旅游工作的行业管理部门,受同级地方政府和上一级文化和旅游厅(局)的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负责辖区内旅游行业管理工作。
中国旅游协会是旅游业的行业自律性组织,由中国旅游业的有关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全国综合性旅游行业协会。中国旅游协会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参与制定相关立法、政府规划、公共政策、行业标准和行业数据统计等事务;向会员宣传、介绍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会员的诉求,发挥对会员的行为引导、规则约束和权益维护作用;收集国内外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资料,开展行业规划、投资开发、市场动态等方面的调研,为政府决策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建议或咨询等。
2、行业相关政策
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向好,人们的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业蒸蒸日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因此,国家层面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出台政策引导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供给和消费需求等多个方面制定发展措施,引导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绿色旅游,这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下一重要方向。
四、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旅游业以外交和为民间往来活动服务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基本是一张白纸。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的性质由政治的接待工具转变为重要的创汇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和出入境旅游全面开花。旅游业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及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逐步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推动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行业壁垒
1、旅游资源壁垒
旅游业经营活动主要依托旅游资源展开,但旅游资源通常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景区内索道、观光车等经营项目也需要满足景区内合适的地形和景区总体规划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并对新进入企业形成较大壁垒。
2、经营准入壁垒
为规范景区内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国家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内相关业务开展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其中对于依托于风景名胜区等重点景区从事经营业务,一般采取特许经营模式,从而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一定的经营准入壁垒。
3、资金壁垒
旅游景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既需要对土地、建筑物、设备等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投入,还需要长期文化和品牌推广、景区设施更新维护等持续投入,投资规模较大且回收期相对较长。索道、观光车等特种设备的前期投入资金量大,给拟进入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六、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旅游产业链上游是旅游资源供应端,包括最核心的景区资源以及伴生的交通、住宿、餐饮等行业。
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产业要素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体等,上游资源端主要由旅游行业中的资源控制方组成,主要是对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资源的投资开发及运营,包含景区业务、酒店业务等。下游消费端主要由两类客户组成,一类是企业客户,即to B端;另一类是个人客户,即to C端,包括商旅客户、团队客户以及自由行客户。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在目前万物互联的发展背景下,中青旅加快旅游业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探索“旅游+”发展路径与盈利模式,同时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其品牌优势。中青旅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领军企业,其背靠雄厚的资本力量,持续拓宽公司业务布局,并且与时俱进探索“旅游+”发展路径,其发展前景较好。2023年前三季度,中青旅的营业收入为67.34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39.88%,增长趋势明显,且增长速度较快。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回暖,居民的消费信心将逐步增强,旅游需求也将加速释放,中青旅的营业收入或将加速回升。
(2)众信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众信旅游坚持“以服务品质为前提,以产品为核心”的发展使命,不断完善业务布局,增强产品实力,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大型旅游集团,从事旅游批发、旅游零售、整合营销、旅游目的地运营、旅游产业链服务等业务。众信旅游的旅游业务目的地覆盖全球,在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等长线出国游及亚洲短线周边游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我国出境游领域的领军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众信旅游的营业收入为20.53亿元,较2022年同期上涨了647.46%,增长幅度较大。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众信旅游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积极回应客户需求,发展数字旅游新生态,为客户提供新体验和新服务。
七、行业现状
2023年我国旅游业加速回暖,旅游人次和旅游花费都呈现出明显上涨趋势。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人次为36.74亿,同比增长75.5%;旅游花费为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4%。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7%;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52万亿元,同比增长75.8%。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收入更为稳定,再加上不断完善的带薪假期制度,城镇居民是我国旅游消费的主力军。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居民收入增长,旅游需求加速释放
旅游消费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产生的更高层次消费,与居民收入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势头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同比增长6.1%。收入水平提升推动国内旅游需求快速增长,旅游总人数和旅游业相关收入呈现增长态势。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旅游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2)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遍布全国各地,城际铁路日渐增多,国内外航班不断增加,旅游通达便捷化水平显著提升,极大缩短了游客出行时间,也进一步刺激了游客出游意愿和频次的增加。国内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降低了游客出行成本,使得人们出游更加便捷和舒适,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相关产业政策和休假制度持续完善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我国的休假制度也逐渐完善,为人们出游提供更为灵活的闲暇时间和制度保障。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不仅为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还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挖掘发展潜力,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2、不利因素
(1)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高度依赖景区资源和人员流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旅游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除经济因素外,地震、暴雨、泥石流、异常恶劣气候等自然因素,地区冲突、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社会政治因素,以及非典、甲流等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导致景区游客接待能力和水平以及人们的出游意愿下降,从而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旅游服务设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旅游业存在明显的节假日特征。在旅游旺季,景区普遍存在旅游服务设施无法满足游客在节假日日益高涨的出游需求,尤其是国庆节、元旦和春节等旅游高峰期,部分热点景区节假日人满为患,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出游品质。另外,还存在旅游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档次与游客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部分旅游设施老化、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3)国内旅游市场管理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国内旅游市场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活动缺乏全程监管,部分市场主体缺乏诚信,旅游经营和管理存在不规范情形等。在游客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强迫购物、欺客宰客、不文明旅游等现象,都会导致游客的旅游体验好感度下降,不利于旅游需求的持续释放。
九、竞争格局
我国旅游业从业者众多,企业数量庞大。以企业旅游服务营收情况为依据,2022年旅游服务营收高于5亿元的位于第一梯队,包括中青旅和云南旅游等;旅游服务营收不足5亿元但高于1亿元的位于第二梯队,包括众信旅游、峨眉山、丽江股份、桂林旅游、张家界等;不足1亿元位于第三梯队,包括西安旅游、凯撒、华闻集团等。我国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地都依据当地的气候、历史、人文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企业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务。
十、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消费者更加注重旅游体验和品质,追求深度旅游和文化体验。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智慧旅游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旅游路线、智能化的导游服务、便捷的在线预订等功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旅游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