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我国含乳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含乳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237.5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超1300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含乳饮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含乳饮料行业可划分为全国性大型企业、全国性布局企业和区域性中小企业,形成了全国性大型企业优势不断扩大、全国性布局企业加速发展、区域性中小企业深耕当地的竞争格局。未来,我国含乳饮料行业将朝着健康与营养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以及产品多元化发展趋势。

、定义及分类

含乳饮料是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及适量辅料经配制或发酵而成的饮料制品。含乳饮料还可称为乳(奶)饮料、乳(奶)饮品。含乳饮料包括三种: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其中发酵型含乳饮料还可被称为酸乳(奶)饮料、酸乳(奶)饮品。

含乳饮料分类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含乳饮料企业原材料基本采购模式为“以销定产、以产定购,兼顾库存和采购周期,满足生产计划需要”。企业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生鲜乳、包装材料和白糖等。原材料生鲜乳来源于企业自有牧场和大型合作牧场、专业合作社、生鲜乳贸易商等。在选择生鲜乳供应商时,从质量管理标准、动物检验检疫、奶牛饲养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标准、硬件配套设备标准、规模化养殖状况、人员专业水平、操作规范程度、卫生条件等维度对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其生产的生鲜乳取样送检,现场考察及样品检验均合格后,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企业其他原材料如包装物、白糖等辅料采购由供应部根据企业生产计划、需求及市场变化情况组织采购。

2、生产模式

含乳饮料企业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含乳饮料保质期限较长,采取“以销定产为主,适当调节为辅”的生产模式。销售部每年年初编制年度销售计划,每月编制月度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部结合销售部门编制的销售计划、库存情况、市场销售情况、促销政策和对未来市场销售趋势的预测等因素综合判断其生产计划,并下达给生产部门。

外协加工模式。含乳饮料企业产品规格型号较多,不同产品对保质期的要求不同,口感要求、消费风格亦不同。为满足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对产品的灌装方法、包装形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公司标准砖生产线产能不足,且不具备部分规格型号产品的生产能力,故需要通过外协供应商根据公司的技术要求和产品生产标准来提供配料、灌装等外协加工服务。外协供应商仅提供生产场地、设备和人员等生产条件,并按照公司的产品配方和技术要求进行产成品加工,最终将产成品交付给公司进行对外销售。

3、销售模式

含乳饮料企业采取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经销模式下,企业的产品通过卖断方式直接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零售终端商,最后由零售终端商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直销模式下,企业与大型商超、连锁超市、企事业单位、电商平台等签署销售合同进行产品销售。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含乳饮料行业主管部门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含乳饮料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研究制定含乳饮料行业发展规划,指导含乳饮料行业结构调整,含乳饮料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政府指导、项目审批和产业扶持基金的管理等。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含乳饮料行业的自律组织主要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要职责包括开展食品行业调查、分析研究工作,就我国含乳饮料等食品工业发展的规划、方针和产业政策及法规等有关问题向国家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加强含乳饮料行业内的自律,创造和维护行业内的公平竞争环境;参与制定、修订含乳饮料等食品行业有关标准,促进含乳饮料等食品工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主要职能有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提出含乳饮料等饮料行业发展规划,对国家法律、财税政策、进出口政策、产业指导目录等提供行业意见和建议。引导企业有序市场竞争,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是自律性、非营利性、全国性行业组织。主要包括规范含乳饮料行业行为,维护含乳饮料行业及企业利益;研究含乳饮料产业发展及市场趋势,参与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向政府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2、相关政策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营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含乳饮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含乳饮料成为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的选择。含乳饮料行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许多政策的实施以及监管体系的完善。如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提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推动含乳饮料行业上游奶源行业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含乳饮料行业的发展。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提出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推动我国含乳饮料的消费市场的增长;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使得含乳饮料产品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进入农村市场,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进一步推动含乳饮料市场规模的扩大。

中国含乳饮料行业相关政策

四、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含乳饮料开始起步,凭借丰富的口味、兼具营养的特点,以及满足多样化消费场景的市场定位,逐渐在食品饮料行业中脱颖而出。引入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技术和利乐无菌包装技术,常温奶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以上,大大扩展了销售范围,打破乳制品行业瓶颈。此阶段产生了蒙牛、伊利等乳企,产品以白奶为主。2005-2015年,乳制品呈现了品牌上的升级以及产品上的鱼龙混杂。风味白奶、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在成功的品牌营销下风靡,奠定了中国含乳饮料行业的格局。2015年至今,随着消费者对新鲜、营养的需求增加,低温含乳饮料市场开始崛起。

中国含乳饮料行业发展历程

五、行业壁垒

1、政策法规壁垒

含乳饮料行业,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含乳饮料被纳入了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蛋白饮料产品,对含乳饮料的生产场所清洁度、杀菌工艺、消毒设施、空气洁净度均提出了相应要求,对新进入企业的生产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

2、品牌壁垒

对于消费者而言,其选择含乳饮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就是产品的品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被关注,产品品牌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含乳饮料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大众消费者,消费者在挑选时往往注重当地知名品牌及全国大品牌。企业的品牌价值是通过企业长年诚信合法经营并累积大量忠实消费群体而获得的,新进入者短期内很难达到相应水平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3、销售渠道壁垒

完善的销售渠道是含乳饮料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全国范围内,含乳饮料行业产品种类丰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方面,争取市场中有实力的经销商、满足知名商超的进场标准已经成为这类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营销网络的完善依赖于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品质信赖度和市场认知度,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同时满足上述条件。

4、技术壁垒

含乳饮料行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和新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质量管理技术依托于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熟练的操作工人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溯源体系。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的改进则需要企业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对产品特点、市场定位、消费人群的充分认知,以及在产品研发、设备升级过程中的持续资金投入。近年来,含乳饮料的种类日益丰富,企业在传统生产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开发符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新产品,通过快速迭代的产品创新,抓住当前市场的消费潮流,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因此,只有技术储备丰富的企业才能及时跟进、引领行业的发展,避免同质化的产品竞争。而小型企业和新进入者则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


5、奶源壁垒

作为含乳饮料(生鲜乳加工型)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是这类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企业对奶源的控制能力也同时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由于我国养殖行业长期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的特点,导致奶牛养殖牧场往往也偏向于与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自身能获得稳定的市场需求量。因此,行业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足够且稳定的奶源供应。


6、资金及规模壁垒

含乳饮料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十分严苛,使得新进入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和人力资源优势。首先,以利乐为代表的灌装生产线价格昂贵,新进入企业在设备引进和厂房建设上势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投资回收期较长,风险较大;其次,要实现稳定的生产经营,企业不仅需要具备品质较高且足额供应的奶源渠道,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铺设终端销售渠道以及物流配送体系,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最后,当项目正式投产后,企业还需要进行品牌宣传、市场开拓和新产品研发等各方面的投入,对企业的资本实力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六、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我国含乳饮料市场快速发展,产业链发展较为完整。

从上游来看:上游原材料主要是奶源,奶源主要包括养殖奶牛的规模化牧场、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及散养奶农。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规模化养殖倾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及物流供应链效率的持续提升,未来不具备竞争力的散养农户将逐步退出市场竞争,原奶收购价格有望逐步趋于稳定,依托国家对鼓励规模化养殖的补贴政策和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经营成本下降,上游养殖企业将进入良性发展的局面,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养殖牧场将持续发展壮大,奶牛单产提升及牛群结构优化,原奶总产量有望持续增长,使原奶价格和供应量长期保持稳定,使得含乳饮料行业在经营成本和产品质量上能够得到充足的保障。

从下游来看:含乳饮料行业的下游是消费者终端,对于含乳饮料企业来说,下游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转变等方面因素影响。同时,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树立、广告投放的策略、销售价格的制定、新产品的开发等也是其保持市场规模的重要驱动因素。含乳饮料兼具了营养、口味的双重特点,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使得含乳饮料仍将在饮料消费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未来,随着国内饮料市场流行趋势的不断变化,含乳饮料产品也将呈现出各式各样的产品创新。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伊利股份成立于1993年,于1996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要从事各类乳制品的加工、制造与销售活动,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旗下拥有液体乳、含乳饮料、奶粉、冷冻饮品、酸奶等产品系列,业务范围覆盖全国。近年来,伊利股份营业收入逐年上涨,从2020年的968.86亿元,上涨至2022年的1231.71亿元。2023年1-9月营业收入为970.91亿元。营业收入逐年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对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乳制品以及含乳饮料逐渐受到大众青睐,推动伊利股份营业收入上涨。

2020-2023年9月伊利股份营业收入情况

(2)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李子园是一家集含乳饮料及其它饮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主要产品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乳味风味饮料等。在浙江、江西、云南、河南等地建有多家子公司和生产加工基地,投资配备了乳制品、含乳饮料和其它饮料生产线30多条,可实现年产40万吨含乳饮料及其它饮料的规模。公司以“区域经销模式”为主要销售模式,以“年轻消费群体和青春休闲、营养便利”为市场定位和导向,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和市场服务体系。李子园主营业务为含乳饮料,2021年李子园含乳饮料营业收入为14.27亿元;2022年李子园含乳饮料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营业收入为13.59亿元。

2020-2022年李子园含乳饮料营业收入情况

七、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含乳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含乳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237.5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超1300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含乳饮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且含乳饮料行业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口味和功能也在不断拓展,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2019-2022年中国含乳饮料行业市场规模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居民消费需求的转变提升行业发展空间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消费者对饮料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不断上升,逐步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跨越,对饮料产品的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口味,同时还追求产品的营养价值。而含乳饮料相对于其他饮料来讲兼具了口味丰富、营养的特点,且能适应多样化的消费场景,从而相比其他饮料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意识的升级,将使含乳饮料行业得到进一步扩充、发展。

(2)居民消费支出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市场前景广阔

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994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75元,同比增长9.3%。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带动下,含乳饮料的需求也相应急剧增加,促使含乳饮料的消费增长十分显著。加之国家多次发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国家惠民工程的重中之重,以及在加快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的持续推进下国内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其膳食结构中含乳制品的食用量大幅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含乳饮料及乳制品市场的旺盛消费需求,为相关企业进一步深耕农村市场带来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3)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含乳饮料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多样且其中含有乳清蛋白和多种活性成分,具备一定营养价值,易消化吸收,可有效补充人体优质蛋白质的饮品,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对含乳饮料的品质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

4)产业政策的实施推动行业发展

对于含乳饮料行业,国家为加快饮料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2007年发布第一版《饮料通则》以来,于2015年又对《饮料通则》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06年印发了首版《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并于2017年进行了修订,对饮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降低饮料质量风险隐患。这一系列的政策实施和行业规范治理之后,我国含乳饮料行业整体进入了更加规范、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

5)成熟的技术条件

我国的含乳饮料市场发展良好,均质技术、UHT杀菌技术、巴氏杀菌技术等各类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加上更多新的包装技术、生物发酵技术、检测技术等得到充分应用。比如,膜过滤减菌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能量消耗,能在过滤的同时实现物料的浓缩或分离,还原产品最纯正的口感;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对乳酸菌进行改造,使之产生特殊分解酶,进而提高发酵型含乳产品的保健功能;检测技术的提升和运用,对生鲜乳中关键菌种、毒素指标进行精准分析,确保产品品质。日益成熟的技术水平,促使整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壮大。

2、不利因素

(1)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食品质量关乎民生问题,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之一。政府部门不断出台各类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并加大惩处力度,社会舆论对于该问题也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对行业尤其是部分企业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部分含乳饮料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能力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2)产品同质化

近年来,含乳饮料和乳制品呈现快速增长,吸引众多企业和品牌进入到竞争序列中,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一般不注重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依靠跟风模仿,导致产品品类、配方、口感或包装差异小,造成产品同质化趋势较为明显,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消费者难以形成品牌认知,消费体验欠佳。

(3)原材料价格波动

含乳饮料行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包括奶源、包装材料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影响较为明显。原材料价格波动受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若未来因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产生大幅波动,而企业不能适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对企业的收入增长和盈利提升带来不利影响。

九、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含乳饮料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含乳饮料行业可划分为全国性大型企业、全国性布局企业和区域性中小企业,形成了全国性大型企业优势不断扩大、全国性布局企业加速发展、区域性中小企业深耕当地的竞争格局,并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全国性大型企业层面,企业数量少、规模大、品牌集中,以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娃哈哈为代表。第二梯队为全国性布局企业层面,企业数量较多、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已布局全国市场但竞争优势弱于全国性大型企业以光明乳业、菊乐股份、李子园、新乳业、燕塘乳业、均瑶健康等企业为代表。该类企业经营特点为已经依靠重点区域或省份形成了明显的区域优势,生产、销售已经布局全国,但整体优势不及全国性大型企业,凭借产品差异化战略和持续创新,以明星产品或在销售渠道掌控力强的区域不断抢夺区域性中小企业和全国性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与全国性大型企业的差距。第三梯队为区域性中小企业层面,主要为中小型含乳饮料企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优势区域一般为某一省或市。

中国含乳饮料行业企业竞争梯队

十、发展趋势

在现代消费观念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健康饮料的诉求日益提高,对营养均衡、低糖、低脂肪等需求增加,推动了含乳饮料行业的增长。同时,有机、天然、无添加等健康理念的追求,促使含乳饮料行业不断推出更加健康、安全的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含乳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产品研发和营销提供有力支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含乳饮料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呈现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加之各地饮食文化和口味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单一口味的产品很难同时满足各地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因此含乳饮料加工企业还需在打造核心单品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延伸,不断丰富产品的口味、口感以迎合不同的消费需求。未来,我国含乳饮料行业将朝着健康与营养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以及产品多元化发展趋势。

中国含乳饮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声明:如果您在下载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邮件yblook@foxmail.com或客服微信yblook_com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并作平台维护、下架、删除等处理。 数研咨询 书云 流芳阁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 含乳饮料 - 产业百科